近日,我國首個海洋領域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海洋碳匯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廈門舉行。廈門大學為基礎科學中心的領銜承擔單位。
海洋碳匯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基礎科學中心由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牽頭,聯(lián)合廈門大學戴民漢院士、張銳教授、同濟大學翦知湣教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曉雪研究員共同申報。中心以“應對氣候變化、支撐碳中和需求”為出發(fā)點,瞄準海洋碳匯形成過程與調控機制基礎科學國際前沿,以原創(chuàng)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論為交叉核心,通過生物、化學、地質等學科的深度融合,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海洋碳匯的形成過程、調控機理與環(huán)境效應,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反饋。
當天,中心首席科學家焦念志院士圍繞中心建設目標、關鍵科學問題、實施方案與主要進展等內容展開主題報告,中心骨干成員戴民漢院士、翦知湣教授、王曉雪研究員、張銳教授分別圍繞中心研究內容作專題報告。
廈門大學校長張宗益說,作為基礎科學中心的領銜承擔單位,廈門大學將中心作為學校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全力支持中心建設發(fā)展,為國家海洋強國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注:本文內容來源廈門大學,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綜合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