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僅剩不足六十天,仔細想想好像每天都在學習,窗外未白即起,入夜數(shù)燭才眠??沙煽兂鰜砭瓦€是:又學了個寂寞……高中三年,有些人看起來刻苦勤奮,但始終成績平平;還有些人,一直在努力,卻總是原地踏步。
實際上,一個人的進步,不是簡單的做到勤勞就可以,而要將勤奮聚焦到點子上,才能成就與眾不同的自己。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精準勤奮,用有限的精力,收獲最大的效益。
01、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聽說過“懶螞蟻效應”嗎?在蟻群中,大多數(shù)螞蟻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照顧幼蟻,總是忙忙碌碌的。只有少部分螞蟻整日無所事事,在蟻群周圍東張西望,悠閑度日。生物學家把這少數(shù)螞蟻叫做“懶螞蟻”。
有趣的是,當蟻群面臨食物缺乏時,那些勤快的螞蟻立刻亂成了一團。而“懶螞蟻”們則不慌不忙,帶領蟻群向新的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不是真的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上。它們看起來游手好閑,但大腦從沒有停止過思考,這就是著名的“懶螞蟻效應”。
一個人,寧愿做一只“懶螞蟻”,也不要只是徒勞的辛勤。有些時候,學習上的任勞任怨,往往是你低質量勤奮的保護色。
隔壁班里一個復讀第三年的高考生,天天刷題,埋頭苦讀,成績卻總是不見起色。仔細觀察后才發(fā)現(xiàn),她復讀兩年的原因,不是不勤奮,而是不動腦:不懂判斷,面對自己學了三年的學科,她只會一遍又一遍的從頭學習,從來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知識點是哪些;不會總結,刷題、考試時,她只會機械的做題,做完就直接丟到一邊,從不整理?;蠲撁撘粋€沒有思想的工具人。
而與她一同備考的其他學生,都會不定時總結自己的薄弱知識點,每次考試和刷題后也會分析自己做錯的題目,不僅學習效率比她高,成績提升也比她快。兩年過去了,她原來的同學都大二了。唯獨這位班級“最辛苦”的她,還在復讀。
其實,比懶惰更可怕的,是低質量的勤奮。
評判一個人能力的高低,從來不是看你有多努力,而是看你能做出了多少成績。因此一個只會機械式勤奮而懶于思考的人,往往只有苦勞,卻沒有功勞。長期以往,不僅難以達成目標和成就,甚至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02、90%的勤奮都是無效的
著名的推銷員喬·吉拉德16歲便輟學打工,他在成為一名專業(yè)推銷員之前,一直勤奮上進,卻始終無所建樹。35歲的吉拉德,盡管他一直很努力,但他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反而身體越來越差,不僅身患嚴重的氣喘病,還背負著6萬美元的負債。身心受創(chuàng)的吉拉德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的過往,原來他一心只想賺錢,卻從沒有思考過怎樣賺錢才能穩(wěn)定持續(xù)。
吉拉德決定腳踏實地,到一家汽車經(jīng)銷商處工作,從一名實習生做起。他用一只筆隨時記筆記,積累知識;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積攢銷售人脈;遇到困難時,打磨自己的心態(tài)。3年內(nèi),吉拉德一直朝著一個方向前進,不再隨意跳槽。最終,他以1425輛汽車的成交量成為了全年最佳銷售,更在此后連續(xù)12年中,打破汽車銷售的吉尼斯記錄。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的勤奮就如前期的吉拉德,往往是廉價的,付出的汗水和回報總是不成正比。這種忙碌,沒有方向,不分主次,也不夠堅持。只有將你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最精準的地方,你才能取得想要的結果。
如果勤奮只停留在表面而忽略了本質,那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一句空談。做到精準勤奮,是從「被動迎合」向「主動學習」升級。如果不能精準勤奮,那么大多數(shù)人所做的努力,90%都是無效的。
03、懂得精準勤奮,你就贏了
《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奮,不過是思維上的懶惰導致的。要想每一天的努力都成為未來的基石,不妨先學會精準勤奮。
1.努力前先深度思考,不要盲目勤奮
一個人的勤奮質量,其實也代表著他的思維深度。若是一直徒勞的揮汗如雨,不往深處思考,注定終日瞎忙,陷入無效勤奮的陷阱。
在最后的高考一二輪復習中更是要注意思考,多做知識梳理,從整體看知識漏洞,不要局限與偏題怪題;多總結分析,對每次刷過的試題和試卷都要積極總結錯題錯因,通過一道題做會一類題。
2.聚焦于行為本身,提升做事效率
美國心理學家鮑邁斯特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叫作“自我損耗”。所謂自我損耗,就是我們看似什么都沒做,但是外界的一舉一動,一起一伏,都能打亂我們的節(jié)奏,都是在損耗自己的心理能量。而每消耗一點心理能量,我們的執(zhí)行力就會下降,讓我們在努力一天后,又累又沒有收獲。所以有時候,我們明明很努力,卻還是會一無所獲,甚至身心俱疲。
遠離那些與目標無關的事,將精力專注于真正重要的事上,才能做到精準勤奮。只有聚焦于自己的行為本身,讓行動專注于自己的目標,才能提升做事的效率。
3.拒絕間歇性努力,保持勤奮常態(tài)化
古話說:“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钡览砗芎唵?,但能做到的人卻很少。
也許你一直都沒有放棄過,但也一直沒有成功過,因為你的努力,向來不持續(xù)。間歇性的努力和持久的堅持往往看似一步之遙,卻失之千里。
因為每一次間歇性的努力,都是一次新的開始,從沒放棄的你,其實一直在緩慢起步。保持常態(tài)化的勤奮,是對自己的過往和未來最大的擔當。
寧可循序漸進地走出舒適圈,也不要突然地發(fā)力量化自己的努力;寧可每天收獲一點點,也不要企圖通過間歇性的發(fā)奮收獲全部;寧可偶爾放松一下,也不要停止努力,再起步就又是一次開始了。
人生的悲哀,莫過于沒有思考的埋頭苦干,還要美其名曰“勤奮”。真正的努力,不在于肢體的忙碌;一個人最大的成就,往往來自于高效的勤奮。
盲目努力,不如停下思考;無效勤奮,不如有效自省。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多思考、聚焦行為本身、保持勤奮常態(tài)化,你所期盼的未來,一定會如約而至。
注:本文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