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fā)布《關于部分單位機構編制調整的通知——教務處下設科室調整》,其中提到:撤銷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辦公室,撤銷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辦公室主任(正處級)崗位。這也意味著,又一文科機構,消失了。
截圖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官網
剔除冗余,聚焦優(yōu)勢
近年來,文科機構的清理之勢于鄭州大學、浙江大學、湖北大學、貴州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常州大學、燕山大學、西北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頻頻興起。
2023年,三峽大學發(fā)布《關于調整優(yōu)化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通知》(三峽大社科〔2023〕7號),對學校70個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進行優(yōu)化調整。其中,13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被撤銷,可謂大刀闊斧。
圖源:三峽大學
高校利用整頓清理的時機,剔除冗余、聚焦優(yōu)勢,對那些名存實亡的“僵尸”機構,紛紛“出手”;與此同時,也對“潛力股”給予資源支持,全力筑造人文社科研究高地。
北京語言大學于2023年6月宣布撤銷漢語國際教育學部,成立漢學與中國學學院、國際中文學院和應用中文學院。時任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指出,撤銷學部重組三個學院,不是簡單的放棄學部回歸學院式辦學的被動行為,而是為鞏固學校特色優(yōu)勢,提升服務國家戰(zhàn)略能力和水平的主動進軍。
圖源:北京語言大學
2023年7月,大連理工大學召開教師干部大會,宣布為進一步優(yōu)化調整學科布局,打造精品文科,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學校黨委研究決定:組建人文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院獨立設置,撤銷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7月21日,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成立揭牌儀式舉行。
有破有立,重塑格局
近年來,國家加快推進“四新”建設,以往總是被“忽視”的文科迎來“翻身”機遇。
2023年4月,教育部等5部門印發(fā)《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yè)設置調整優(yōu)化改革方案》。其中進一步提出,系統(tǒng)推進哲學、歷史學等基礎文科學科專業(yè)建設。在加快新文科建設方面,積極發(fā)展文科類新興專業(yè),推動原有文科專業(yè)改造升級。在此背景下,不少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校亦緊抓契機,在新文科建設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圖源:教育部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等以理工科為優(yōu)勢的985高校,均根據國家發(fā)展需求和學校本身的定位制定了文科發(fā)展的不同戰(zhàn)略規(guī)劃和發(fā)展路徑。
雄踞中國理工之巔的清華大學,正在加速文科建設的步伐。2021年9月,清華大學召開文科工作會議,針對文科建設工作,時任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會議中提出要控制學科規(guī)模、壓縮博士生規(guī)模、提高培養(yǎng)質量等十點要求,并明確以十年為期推進相應工作部署,到2030年實現清華文科綜合實力的顯著提升。
2022年12月15日,浙江大學第五次文科大會召開。會上宣布:浙江大學文學院、歷史學院和哲學學院正式成立。此前,三大學院分別為原浙大人文學院下的三大學科。2021年11月,浙江大學調整該校人文學院體制機制,原人文學院完成歷史使命,新組建文學院(籌)、歷史學院(籌)和哲學學院(籌)。獨立建制后的三大學院,將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上逐漸建立起學科特色,形成更為清晰的定位。
同時,學校還研究提出了《浙江大學關于推進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方案(2022-2027年)》,釋放出浙大加快文科繁榮發(fā)展的堅定信號。
近年來,重慶大學在加強基礎文科建設方面持續(xù)發(fā)力,出臺實施《重慶大學基礎文科振興行動計劃》,構建高水平、高質量、精品化的基礎文科研究體系和人才培養(yǎng)體系,逐漸探索出在理工優(yōu)勢類高校建設基礎文科的“重大路徑”。
2022年10月,重慶大學優(yōu)化調整文科機構,決定撤銷原有的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歷史學研究中心和哲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同時,學校中文學科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實現了本-碩-博培養(yǎng)體系的貫通。2023年4月,重慶大學在博雅學院辦學十周年基礎上,升級成立“博雅書院”,標志著重慶大學基礎文科人才培養(yǎng)的新里程。
除了以上幾所理工名校重抓文科,還有多所理工科高校也有向文科發(fā)力之勢。
2023年6月,華東理工大學成立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該研究院將打破學科邊界,加強人文社科與理工科優(yōu)勢學科的交叉融合,建設特色人文社科高端智庫。2022年10月,中國文藝評論(上海交通大學)基地正式揭牌,這是上海交通大學探索新文科建設、推動校內相關資源整合升級的重要成果之一。2020年11月,西南交通大學召開文科建設咨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并成立西南交通大學文科建設咨詢委員會......
理工科高校的文科教育,正筑起高樓!
新文科,啟新程
新文科,新在哪里?文理交叉,正是答案。
隨著新科技和產業(yè)革命浪潮的奔騰而至,文理之間的界限正逐漸打破,學科交叉融合逐漸成為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高校,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
山東大學作為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的依托高校,不斷開拓金融科技、科技考古、社會信息學、計算法學等新興領域,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文科“金?!?。南京大學在“數字人文”視域下,新增數字經濟本科專業(yè),建立計算機與金融工程雙學士學位項目、德語法學雙學士學位項目,成為江蘇省首個獲批雙學士學位項目。
撤銷英語專業(yè)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時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文科殺手”。殊不知,早在2023年5月,學校召開科技人文學科發(fā)展研討會,成立了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和新時代科技創(chuàng)新思想研究中心,堅持走“科”字當頭的特色文科發(fā)展道路。這是中科大新文科建設的最有力回應。
圖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此外,“新文科”建設征程中,各大高?!氨F”也是互惠互利、共同進步的一步。
2023年4月,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九所高校的創(chuàng)意寫作機構發(fā)起倡議,成立中國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聯盟,北京大學曹文軒教授擔任理事長。而該聯盟的成立,成為我國文科教育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實際上,2020年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17所大學共同發(fā)起成立的法學教育創(chuàng)新聯盟,成為我國大學“新文科”建設的首個聯盟。
聯盟有高地,人才有高峰。近年來,設立“文科院士”的呼聲日益高漲。盡管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文科院士”這一制度,但眾多名校已相繼實施文科資深教授制度,作為校內面內文科教師的最高榮譽稱號,待遇等同于院士。
2024年1月,清華大學舉行了第三批文科資深教授證書頒發(fā)儀式。繼2018年首批18位文科資深教授產生后,2022年新增5名文科資深教授,2024年又有2位教授入選。這既體現了清華文科人才隊伍建設的顯著成效,更彰顯了清華文科蓬勃向上的發(fā)展態(tài)勢。
多措并舉,“繁榮文科”的號角,已經吹響!
撤銷專業(yè)、清理機構,不僅是對部分“無用文科”敲響的警鐘,更是對新時代需要“文科振興”的有力回應。一場關于文科的變革,愈演愈烈。
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曾說,“清華大學正是因為文科的發(fā)展,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大學?!比宋氖氰T人之魂,是大學實現育人使命的重要養(yǎng)分。理工科與文科,相互交織、經緯相連,才能使高校在創(chuàng)造新科學與新技術的同時,預見科技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真正賦予工具以價值。
希望“新文科”建設的東風,能夠助力更多理工科大學乘風破浪,開辟人文培養(yǎng)新航路!
注:本文內容來源軟科,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