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首個數智化課程——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導論》正式開課,這是天津大學面向全體本科生推出的通識課程,同步面向全市高校開放,并通過智慧樹平臺進行全國共享。在雙校區(qū)的30余間智慧教室,4000余名天津大學大一新生一起解鎖“AI力”。
《人工智能導論》是天津大學響應國家政策,助力廣大學子積極擁抱科技變革的創(chuàng)新舉措。該課程由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胡清華領銜,由8位人工智能及交叉學科領域教授共同打造,同時配備30名來自智算學部、精儀學院、自動化學院、理學院等13個學院的專業(yè)教師團隊授課。
“我們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同學由淺入深、有趣輕松地學懂AI?!睋迦A介紹,《人工智能導論》由八次課組成,內容融合了多學科案例分析和社會化協同學習模式,普及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主要流派、歷史趨勢、技術挑戰(zhàn),使學生形成對人工智能的初步認知,激發(fā)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興趣和好奇心,為他們后續(xù)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入學習與探索鋪就堅實而穩(wěn)固的基石。
“智能醫(yī)學工程、智能電網、智能建造、智慧化工、新能源汽車……一大批新工科專業(yè)已經進入了天津大學乃至各大高校的招生目錄?!焙迦A說,“我們可以預見,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將來將更加全面地深入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娛樂和工作中,也滲透到工農業(yè)生產和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人工智能基礎知識、了解和學會使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基礎工具、培養(yǎng)學生人工智能思維模式,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人工智能是個大領域,不是某一個學科就能‘包打天下’,課程組織和師資配置才是最大的難點”,天津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夏淑倩介紹道,“為了讓不同學科背景的新生上好同一堂課,我們面向全校不同學科招募了50位‘智能導師’,把每節(jié)課時間三七開,除了全校性的直播互動外,剩下半個小時,學生們在不同的智慧教室接受本學院‘智能導師’繼續(xù)授課,真正把AI技術融進專業(yè)所學?!?/p>
據了解,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將是天津大學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改革方向,學校正在推動實施天津大學“智能+教育教學”提質升級實施方案,探索數字賦能大規(guī)模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這個新學期,天津大學全新升級了AI智慧教學軟件,升級后的教室都擁有一個“智慧大腦”,為教學全環(huán)節(jié)注入AI技術,賦能智慧課堂遠程互聯、課程資源建設與分析、課程知識圖譜創(chuàng)建、學生個性化學習、精細化教學數據采集分析等場景。
注:本文內容來源中國科學報,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