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各省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陸續(xù)出爐,高校更名事宜成為各地今年工作安排中的一大關鍵詞。
如202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支持閩江學院更名閩江大學”,紹興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爭取紹興文理學院更名紹興大學”……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2所高校的更名大學事項,被列入省/市政府工作報告。
2025年,是“十四五”規(guī)劃的收官之年。在擁擠的更名道路上,更多的高校已經摩拳擦掌,緊迫感也正愈發(fā)強烈。
超35所高校更名,等待檢閱
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是高校成功更名大學的重要推動力。但距離真正一圓“大學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guī)定,高校要想更名,首先需被納入省級“十四五”高校設置規(guī)劃,未納入規(guī)劃的高校設置事項原則上不受理申報。
在滿足更名條件后,高校還需向省教育廳申報,由省廳派專家組考察,在給出全省排名后,再根據省里的情況向教育部申報。
經教育部形式審查通過后,由教育部委托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進行考察、評議,通過考察、評議的學校,由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
眼下,距離“十四五”收官已不足一年,全國各地仍有超過35所經省教育廳公示或被列入省級高校設置“十四五”規(guī)劃的高校,在等待教育部的最終檢閱。
更名之路,道阻且長
從“學院”到“大學”,看似一字之差,兩者之間卻存在著明顯的分野。
其中,根據教育部2006年公布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guī)定》,稱為大學的普通高等學校,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并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yè)生。
青塔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目前共有77所本科層次的“學院”(不含“雙一流”高校、軍校)在碩士點數(shù)量方面已初步達標。其中,中原工學院擁有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1個專業(yè)學位碩士點,總數(shù)達到了38個,已遠超教育部的相關標準。
紹興文理學院、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河南科技學院、湖南理工學院、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湖州師范學院、南陽師范學院、寶雞文理學院和太原師范學院這9所高校的碩士點數(shù)量,也都超過了20個。
此外,目前已有22所以“學院”為后綴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含“雙一流”高校、軍校),先后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為學校更名大學增添了重要砝碼。其中除藝術、體育類院校外,共有國際關系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上海政法學院、西藏農牧學院、桂林醫(yī)學院、北京印刷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8所高校,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而在碩士點和研究生畢業(yè)屆數(shù)外,教育部對于“學院”與“大學”的不同要求,還涵蓋了辦學規(guī)模、學科與專業(yè)、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等多個方面。要想全面達標,高校往往需要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建設,才有可能成功突圍。
以合肥大學為例,從提出更名到圓夢“省會大學”,它整整花了8年——
2016年,合肥學院校領導便曾公開表示將推進學校更名升大的進程;2017年,合肥市成立合肥大學建設領導小組;兩年后,合肥學院更名被列入安徽省“十三五”高校設置規(guī)劃。
但直到“十三五”末,合肥學院距離“升大”仍然道阻且長。2020年9月,合肥市教育局回應市民對更名進展的關切,告知合肥學院更名的條件尚且不足,理由是土地面積沒有完全達標。
2020年10月,合肥市政府大力支持合肥學院更名,將“升大”方案上報省教育廳,并給出了提高生均撥款水平、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三項政策,才最終促成了合肥大學的誕生。2024年1月,合肥大學正式迎來更名揭牌的歷史性一刻。
多所高校,已基本達標
對照教育部對于大學設置的相關標準,各大“學院”正竭力改善自身辦學條件,在規(guī)定的條目里一個個打下完成的對勾。不少高校已經傳來主要辦學指標基本達到更名條件的消息。
2025年1月,東莞理工學院舉行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工作第二十期培訓班。黨委副書記、校長馬宏偉透露,截至目前,學校在辦學規(guī)模、學科與專業(yè)、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基礎設施、辦學經費等方面的核心指標已基本達到更名大學,以及新增博士學位授權點申請基本條件,2025年學校將優(yōu)先、重點推進“申博”和“更大”工作,爭取早日實現(xiàn)目標。
2024年12月底,赤峰學院官網發(fā)布《關于赤峰學院更名為赤峰大學事項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公示》。其中透露,學校主要辦學指標已達到《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guī)定〉的通知》(教發(fā)〔2006〕18號)的基本要求,擬更名為赤峰大學。
2023年12月,湖南省政府辦公廳、研究室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回復網友咨詢時也提到:當前,湖南理工學院已基本達到“學院”更名為“大學”的設置標準,待其獨立學院南湖學院轉設成功后,即可按程序申報更名為“大學”。
今年1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其中擬同意湖南理工學院南湖學院轉設為岳陽學院。這意味著,湖南理工學院距離更名大學又近了一步。
2025年,“十四五”收官的號角已經吹響??梢灶A見的未來,又有一批高校即將迎來自己的新名字,但更名之后呢?
要想名實相符,高校終究要走上一條內涵式發(fā)展的道路,在學科建設、教學質量、人才培養(yǎng)等環(huán)節(jié)投入更多心力。
畢竟,名字只是大學的面子,一所學府要走向百年甚至更久,還得有殷實的里子。
注:本文內容來源青塔,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