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同學在問:“老師,現(xiàn)在距離2022年高考還有不到70天了,想努力,還來得及嗎?我的目標不高,只要能夠考上一所二本大學就很滿足了”。答案是肯定的,想努力,什么時候都不晚,70天足夠了!
通過最后70天的努力,最終實現(xiàn)“逆襲”的同學每年都比比皆是,他們無疑給我們證明了,只要肯努力,我們依舊還有機會。但是,努力必須要有方向,而不是蒙頭復習就可以,所以說,下面小編就針對剩下這70天的高考復習規(guī)劃,給大家一些建議。以下講到的每一點都很重要,希望大家能夠借鑒,然后用在實踐中去。
一、勇于跳出“死循環(huán)”,接受挑戰(zhàn)
“逃避”困難、“懶惰”、“喜歡挑更容易的事情做”是人的天性,在我們高考復習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傾向,特別明顯的就是“會不自覺地選擇那些較為簡單的題目去做,最好是不用動腦,機械性就能夠計算出來結果的題目”。
所以,可能有同學感覺自己每天都很努力地在學習,事實也很“努力”,每天都學習十幾個小時,但是,卻沒有什么用,因為,不會的題目依舊不會,會做的題目永遠就那么多,考試成績也就會在原地踏步,如果我們不去反思,很多時候還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所在。
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敢于跳出這個“死循環(huán)”,勇于接受挑戰(zhàn),去學習那些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去做那些不會做的題目,這樣,才能夠真正進步,成績也能夠真正提高。
但是,這個過程是痛苦的,是需要真正付出努力的。所以,你如果每天都覺得不舒服,那說明你在進步。
如果有同學已經處于這種“死循環(huán)”中,真心建議大家停下來,好好進行反思,重新規(guī)劃一下自己的復習策略與復習計劃。
二、既要“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在我們平時復習的過程中,不能只顧著埋頭復習,也要學會定期對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對復習策略進行調整。
切記不要將學習當成完任務,比如,規(guī)定自己每天看多少小時的書,做多少套試卷。這樣意義不是很大。
真正有用的是,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里,自己的強項在哪里,然后,讓強項更強,可以盡可能提分,讓自己的弱點沒有那么弱,不至于拉太多分。
比如,對于當年高考的我自己來說,我的強項就是理綜,我的弱項是英語。所以,我花了很長時間在這兩項上。讓我的理綜更強,保證生物、化學都不丟分,最終也證明我的策略是對的,最終高考時,理綜考了282分,英語雖然很差,也考了124分,這個成績已經可以保證我不至于拉分太多。
所以說,在我們平時復習過程中,應該時刻保持清醒,切記不能盲目刷題,盲目背書。
三、研究“標準答案“,要有一個好習慣
個人在高考備考的過程中,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特別喜歡“研究”標準答案,并且事實證明,這個習慣非常好。
這可能與很多同學的習慣不大一樣,因為,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答案只是為了對答案,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對,很多同學可能只是匆匆掃一眼最終答案,如果自己的答案是對的,然后就將試卷扔到一邊去了。
其實,這么做對我們的復習非常不利,正確的做法就是無論我們的答案對錯,都要去認真研究標準答案,好處總結起來有不少。
1.研究標準答案,可以發(fā)散思維
在我們研究標準答案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發(fā)散思維,不光能夠對考點進行重新梳理,還能夠掌握新的解題方法,可能比我們所用的方法更簡潔,更快速。
2.研究標準答案,可以讓我們解題更加規(guī)范
高考是一場選拔性考試,對學生的考察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對學生做題習慣,把握細節(jié)等方面的考察。
如果我們去研究高考真題答案,就會發(fā)現(xiàn),整個解題步驟非常清晰,沒有多一步也沒有少一步,并且,每一步都會有相應的賦分。
這就是為什么要讓大家去研究標準答案的目的,研究標準答案就是為了模仿,養(yǎng)成像標準答案解題一樣的習慣,這樣可以保證在高考時,拿到盡可能多的分數,即使答案錯了,也會拿到80%以上的分數,不至于全軍覆沒。
否則,可能老師想給你分數,都沒法給,這方面大家務必注意!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注:本文內容來源高考研究院和網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綜合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