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三,很多人希望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最容易幫助成績提高的方法上,甚至會出現每做一件事都質疑“我是在做無用功嗎”的情況,反而影響了學習效率。那么,高三做哪些事是無用功?
以學習的時長來衡量自己的努力程度
網友
我曾經習慣于通過統(tǒng)計每次學習花的時間來判斷,我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
比如我曾經會利用周末一整個下午學習,即使真正吸收的知識沒多少,我潛意識還是會因為“學了XX小時”而有一種虛假的充實感。
類似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幾乎陪伴了我大半個高中。
是后來通過每天規(guī)劃一定量的任務發(fā)現,以任務為導向進行學習,比通過“規(guī)定自己學習XX小時”更能發(fā)揮我們的潛能和提升我們的效率。
若以任務為導向去學習,那么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因為糾結該做什么而浪費時間,也會在完成過程中,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而清楚了解自己的學習效率,并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
比如:定的任務是一個下午做三張卷子并批改,結果下午過了一半,才發(fā)現只做了一張,這時肯定會慌,會著急,想著要加快速度。
那如果沒定任務,一個下午干什么完全隨緣,只盯著自己學了多長時間看,那即使你一個下午只寫了一張試卷,你都意識不到,更別談會著急了,因為你只會想“哎呀,學了一下午了,我可真努力啊”
如何針對自己設置合適任務量呢?
今天制定了詳細的任務,并以較高效率學習,但仍沒全部完成,那明天就少設置一點,直到能滿足勉強剛好能完成,這個度就合適了,然后慢慢把任務量往上加。
錯誤的題就要改在錯題本上
網友2
高三有很多較真的同學,他們認為只要錯了就應該記錄下來。有時候甚至只是數算錯了都要寫下來,還義正言辭地說:“我正是要提醒自己下次算數認真點呀!”
難道你做數學題每次計算前都會在心中默念三遍“我一定要認真計算”?難道改了之后你就可以計算不犯錯誤了?
有效的錯題:
題目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如果是這種情況,即使做對了也要改);
每次都會在一個地方出錯(只需要對易錯的地方稍加批注即可);
總結性的題目(通過這一道題可以復習這一類題)
每次改錯題都對這類題有一個更深的印象,而不是一時沖動為改錯題本身而改就是有效的。
筆記要記得認真全面
網友3
有的同學又要反駁了。筆記難道不應該認真記錄嗎?
是,應該。
但高三的學生,只需要記下自己不清楚的就足夠了。反過來再問問自己,你做的筆記太多了能做到經常復習嗎?
所以筆記貴精不貴多,記錄自己不會的,會的就不要寫啦!再復習的時候,你會發(fā)現省下了很多時間。
當下次你因為自己又認真記了密密麻麻的筆記以后,反問一下自己,難道這些我都不會嗎?會的和不會的混雜在一起我復習時不累嗎?
認為馬虎丟分是無心之舉
網友4
我曾經總是認為我的“真實成績”并非紙面成績,而是把所有馬虎錯掉的題扣的分與現在的分數之和。
之前高三時數學只考了80+,我都能給自己加到120+,并告訴自己這才是我的真實水平。然而這種想法,看似很有道理,實則是在自欺欺人,溫水煮自己。
后來我在B站看了 尋晨v的視頻,才了解到如果我們對題目訓練不夠多,就會對題目的套路不熟悉,這樣我們就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去理解題目本身上。
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既然我們已經把大部分注意力用來理解題目了,那用剩下那少得可憐的注意力去計算數據不會出錯才怪。
“馬虎”是由于我們在知識和技能上掌握程度不夠造成的。缺少足夠的訓練,才是馬虎的本質。
影響馬虎的因素同時還有不好的應試習慣。良好的考試狀態(tài)要求一個人完全投入考試本身,既能完美應對和處理在考試時的情緒心態(tài)問題,還能全程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以減少馬虎。
熬夜學習
網友5
你必須保證你的睡眠,睡眠對白天的學習是有加成的。而睡得少會導致大腦轉不動、記憶力變差、心情焦慮急躁……
你的熬夜學習也許僅僅只是為了彌補白天的放縱,而睡眠不足則又會導致白天無力。如此惡性循環(huán)……
總之,為了晚上多學那么一會而導致白天變差是一件沒必要且得不償失的事兒。
至少保證6個小時的睡眠,中午至少小盹10分鐘。
完全不運動
網友6
每天早上一來就坐那,一坐就是一天。這也許是當代高三學生的真實寫照。
下課時偶爾走走,適當放松。這樣可能反而更能找到節(jié)奏。每天的跑操不要找理由不去,一定要認真跑。
運動不僅可以改善睡眠質量,還可以使心情舒暢,好處多多,應當保留。
注:本文內容來源,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