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家長的孩子高考后將自己關在房間3天,才開始反思,如果自己當時是這樣的家長,結局是否會有不同?
在此,江蘇招生考試網小編把這位家長的反思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有所收獲,懂的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陪伴孩子渡過高中這一人生重要階段!
1、高一,知識點多
前面是高中學科學習最基本的特點,但是在高中三年的學習中,其實每一學年,都應該是不一樣的對待方式。
因為在各學年知識分布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孩子的狀態(tài)表現出來也是不盡相同的。
簡單來說,會出現這些情況:
高一,知識點多。很多知識都是剛剛起步,要學習要知道的知識點非常之多,而且這也是剛出門的學生普遍存在的感受。
非常忙碌,要學的東西多要做的題目多。高一也是適應期,是孩子適應學校,適應老師,適應各種學習環(huán)境的時候,簡單說就是磨合期。
在這個階段里,會有一些孩子感覺學習比初中吃力許多,但是初中表現情況好的孩子在這里也會出現相同的狀況,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優(yōu)勢。
這也就為何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家孩子初中成績很好,一到高中就感覺不行,感覺跟不上節(jié)奏呢?
高一掌握自己適應的學習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沉浸自己初中的學習方法中固守塵埃,要學會調整。適應+調整,這是核心關鍵詞。是我們要考慮的重中之重。
或許有家長會說,既然高一有很多孩子吃虧在不適應上,那么高一應該會讓孩子們拉開距離了吧?
其實不然,高一的時候真的是差別不大。想想,知識點那么多,學科壓力也很大,很多人剛進入高一,還存在著新鮮勁和學習的動力,雖然有些吃力,但是依舊在力挺。
所以真正的說,這一年只不過有些人表現的吃力些,有些人輕松些,但是差別真心不大。
2、高二,這才是磨練人的開始
前面說過,高中前兩年基本上要上完三年的課程,在高二這個節(jié)骨點上,學習壓力依舊很大,再加上進入高中各學科課程的漸進期,也就是說后半部分。知識難度依舊不像進入高中那個時候,高二知識的重點難點就相當多的。
再加上進入高二之后,很多孩子表現出學習上的冷淡和松懈,也就是說進入疲倦期。
在學科知識重,重難點多的情況下,只要有輕微的松懈,那掉隊可不是平常的節(jié)奏。
更何況,在高一學習方法和環(huán)境磨合期過后,真正磨合的怎么樣,本年度就要開始體現出來。對知識點把握快,對老師講解理解快的同學,此時就要彰顯優(yōu)勢。
高二的孩子就要開始進行兩極分化,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會堅持著優(yōu)秀,學習成績不夠好的,此時如果還沒有進行調整的話,只能是下滑、下滑、再下滑。
出現兩極分化時,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我。
3、高三是考學生,考家長的一年
高三考點多,大家也都是奔著最后的高考而去,目的是相當的明確。
前面說過,高三要把自己的知識形成知識網。
在高三三輪復習及九月起點考、二調、四調及各種調考模擬考的輪輪攻擊之下,此時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知識網的話,那就有點可怕。
在一次次的考試和模擬中,老師會把高考考點融會貫通進去,讓大家在實戰(zhàn)中鞏固和掌握。
三年學習中的考點都會匯聚到這一年,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只有系統(tǒng)化知識點才能不會忘記,不然的話,復習后面的忘記前面的,復習前面的,忘記后面的。
經過高二一年的沉淪,兩級分化之后,高三在考試的考驗下,真可謂是上天入地的感覺,有些孩子在高中進校時表現差不多,但是到了此時是天上地下的差別。
這自然與前面兩年的學習是分不開的。
高三能不能逆襲,我覺得還是能,但是還要看你底子如何,恒心有多大?
不然你憑什么跟人家來拼呢?就憑你說的一兩句打氣的話?那是自然不夠的,底子還是可以恒心充足,逆襲高三的可能性是非常大。
不要放棄,不到最后一刻,你雖然可能贏不了你們當初進校相當的同學,但是至少你可以逆襲你的過去和曾經,那也是進步。
4、高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
曾經被人問到,高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
似乎難以作答。
記得讀到一篇文章:留住了高二就等于留住了機會,我很贊成這種命題。
因為真心話就是,如果你高二做的很充分,能在學習中獨占鰲頭的話,我想你高三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因為你熬過了這個艱難而又刺激的過程,你已經從適應期中存活過來。
但是我更希望理解為,這種機會如果能提前一年的話更好。
這里我認為高二重要,高一也很重要。在高一好好學習,高二緊跟節(jié)奏,才能讓進程走的從容不迫。
高一是基礎的夯實,高二在上面蓋重點樓層,高三是水電一體化及精心裝修,如果基地不夠牢實,在高三裝修的有限時間內,還需要去夯實地基,勢必會影響進程,最終也會影響整個樓的效果和成績。要最終的勝利,至少當初就不應該很差。
如此而來的話,高中三年其實是年年都重要。
如何讓孩子在自己學習的黃金期,不要錯過機會。這也是每一個父母該關注的。
三年行程,時時驚險,如果想靜待花開,勢必是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真正踏實的走好每一年,這才是重點。
5、孩子會出現什么狀況?家長如何應對?
至于在走好高中三年的行程中,孩子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這是父母要時刻關注的,也是所有家長應該重視的。在我遇到的家長或者孩子問題中,總會問到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而學?
可能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為什么而學?
一位名人曾說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當然在當前來看,這根本是不切實際的,少之又少的人還有這種觀念。
更多的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勝,進入好大學,為將來找個好工作做鋪墊。
這應該基本上是所有人的目的所在。
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找個好工作作為終極目標,似乎沒有太大的概念,現在很多孩子衣食無憂,好工作并不是迫在眉睫的,部分孩子是沒有那種緊張感的。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父母提倡孩子利用寒暑假提前進入社會感受一下工作的壓力,一個是讓孩子吃苦變得堅強,一個是讓孩子提前感受社會壓力,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三年時間說長似乎不長,但是說短似乎也不短,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足夠的動機,很多人是在消沉中度過,等到高三當前,甚至是高考當前的時候,才突然醒悟,我要考個好大學,那個時候似乎有點晚了?
保持好精力,有足夠學習動機和目標,這是第一步。
6、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掌握
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是高二學年,很多人是思想松懈了。
其實在家長群中,從高二家長的活躍度都可以看出來,在剛進入高中的時候,父母都很活躍,然后開始沉默下去,到第三年高三進行時,突然就都活躍起來,都學習起來。
這種松懈和緊張在孩子身上猶能體現,高考是終極戰(zhàn),前面的三年的鋪墊,卻是個持久戰(zhàn)。
很多孩子在高一之時斗志昂揚,許下雄心壯志,在磨練和打擊之下,很快就沉淪下去。意志堅定也是很重要的。
高中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掌握,也是能覺得一個孩子該科目學習效果的,很多人單科學習不好,都是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或者說沒有尋覓到自己適合的方法。這類孩子很多,這也是普遍問題的。高中各科學習方法相同,但是各科還是都存在自己的特點。
如何學好各科,不妨去問自己各科的老師,他們最有說話的權利,多年從教也能摸索出自己的套路來,再結合老師所教、自己所能掌握的程度,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策略。
7、好習慣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想起這句話,自然會想到是有很多孩子也吃虧在這上面,做事拖拉,不細心,一知半解就放棄,等等,各方面形成的習慣,直接影響最后的成果。
如何培養(yǎng)好的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在高一起始,就應該嚴格要求孩子,好好做好每一步。
在高中的學習中,很多孩子還會在情緒、思想、或者行動上缺乏主動性,這也是非常不好的一點。
我覺得高中的學習中要保持好的精神狀態(tài),精神飽滿,情緒好,然后在行動上主動些。
老師是喜歡主動的孩子,也更愿意教更多的東西給他們。如果孩子等著灌輸或者打一鞭子走一步,我想學習的效果肯定不會好到哪里去。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好高騖遠,不重視基礎。
有些人說我曾定下目標,高一時是清華北大,高二時是華科武大,高三時是湖工江大。
先不管這個目標是否科學,其實這也說明前面的問題,高中三年的成績分化是年年遞增的,高一的時候真的就認為自己就是清北的苗子,因為確實孩子們都沒有區(qū)分開??傻礁叨恼垓v下來,就開始有點清醒過來,兩極分化開始,到高三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實力如何。這也就是天地之別。
當然這里說的目標過于遠大,是一個層面,家長應該協助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靠而又能分解成很多個小目標、近期目標的目標來。
還有孩子在學習中切不要好高騖遠,遇著容易題都不愿意做,覺得自己看著能做就行了。往往很多人最后到了高三丟分,就是因為這一點。
在普通題上失分,或者耗費時間過長,主要還是對基礎掌握不牢固,或者說不熟練導致的。
真正的成績好,是基礎一分不丟,難題逐個擊破。如果想達到這樣,還是得從日積月累的基礎開始,踏踏實實學習。好高騖遠最悲慘的是最終一腳踏空,失分過多。
在高考前夕,很多學校的老師對學生說的就是,你們不用再做題,回去好好翻翻課本,做做課后的習題,看看基礎的東西。
我想這還是說明一些東西,高考畢竟很多都是基礎題,丟基礎去挖高大上的,是不可取的,更何況難題也是建立在基礎之上的。
8、總結
在孩子高中三年中,父母要做的是陪孩子、督促孩子走好每一步,在出現狀況時及時的幫助孩子調整,甚至有些時候幫孩子參考和共同選擇一些道路。
高中三年不是只有進校,和高三高考一年,它是一個息息相關、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老師和父母都充當著必要的因素,誰都是缺一不可的。
很多媽媽在孩子進入高中之后,選擇了全職,來照顧孩子起居生活。這種選擇很多人覺得是不必要的,我覺得根據自己家庭來做選擇。
只要你能做到陪伴,其實是否全職并不重要,因為陪伴不是讓你分分秒秒死盯著,那樣誰都會反感的。
陪伴不是陪著生活,我更看重的是陪伴學習。生活的東西誰都能做到,但是這些方面的促進卻是其他人所做不了的。如果遇著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那么更加的體現父母的重要性。
我們不要等到高考當前才去悔悟,不要等待孩子高考成績出來再去改變。
因為時間總是過去的,在我看來,如此;如果不去做,我的后塵依舊,如此。
注:本文內容來源網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