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在高中生家庭會出現(xiàn)內(nèi)耗,以至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精神內(nèi)耗。所以,在高中階段,無論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是促進學習效率提高,家長給高中生提供情緒價值很重要。情緒價值,不是無限制滿足孩子的要求,不是巨額獎勵,也不是無底線地夸。
給人情緒價值,應該怎么做?跟著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1、情緒價值
情緒價值不是無腦的夸,吹,捧。
低級的情緒價值:你好棒,你真厲害,你好帥。
消極的情緒:你怎么這么自私,你一點都不關心我,一點都不愛我。
高級的情緒價值:基于對世界的認知,對事情的正確打開方式的了解,對他人需求的洞察,給予有效的反饋。
如果對事情不知,給予傾聽,不做任何負面評判,也不做虛假的夸贊之詞。如果他說的對,給予認同,如果他說的不知道對不對,給予支持。
這需要,自身取得一些成果,或者對事情的認知,對他的了解,對他的思維體系,言語體系,性格的了解,知道他想要哪種方式更能接受。
2、補足價值
在社會關系中,扮演各種角色,在今天這個變化的時代,每個人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在外面,需要扮演不同角色,戴著面具,說一些面子上的話,做一些規(guī)定的事,只有在家里才有踹息的時間,回家又要考慮家人,父母,肩上全是責任,壓力。
他們也希望,能卸下心防,不做任何一個角色,只做自己,被允許做自己,想開心開心,想難過難過,想安靜,想安慰。
他們在成長中,有太多缺失沒被滿足,而你如果能滿足他缺失的需求,他會非常依賴你。那么你的軟硬價值足夠,又能補足他的缺失,他不愛你都難。
小實驗:“不要想老虎,不要想黃顏色的老虎,不要想黃顏色且額頭上寫著王字的老虎?!蹦X海里會浮現(xiàn)“黃顏色的額頭上寫著王字的老虎”。說了不要想老虎,為什么還會想?
你是否說過類似的話?顯然,當你被要求“不要怎樣”的時候,通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面對孩子時,你是否也會發(fā)出“不要想老虎”的指令?你以為正在給孩子提示,殊不知恰恰是負面暗示,起了反作用。
情緒價值是指能影響他人產(chǎn)生正面情緒的能力。父母給孩子提供情緒價值,是緊張學習氛圍中給孩子最好的心理支持。
不必要的擔心適得其反
面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孩子,很多父母在感到擔心、焦慮的時候,不是去處理自己的情緒、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被焦慮驅使著行動或通過回避來緩解自己的情緒,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下面是幾個常見的誤區(qū)。
1.說教式:不要緊張
有的父母內(nèi)心焦慮,或者擔心孩子焦慮,就會反復念叨:“不要緊張,試題一道道答完就行。”“別想那么多。”
這和“不要想老虎”的效果是一樣的,孩子絕對不會因為你說不要緊張就真的不緊張。相反,孩子可能會更煩、更焦慮。
2.刻意回避問題
擔心提起高考會讓孩子緊張,有的父母就會刻意地不提及任何有關考試的話題。然而,這就像上面的游戲測試一樣,每一次刻意避開,都好像在說:“看見了,但我害怕,不敢觸碰?!倍@個老虎會越長越大,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一種不可說的緊張氛圍。
3.假裝不在意
為了讓孩子寬心,有的父母可能會對孩子表達諸如此類的想法:“你好好考,結果什么樣都沒關系?!?/p>
然而,如果這不是你真誠的想法,孩子一定會感受到。更何況,高中生如果對自己有較高的期待,而父母說沒關系時,反倒會覺得你不理解他。
提供情緒價值不要關心則亂
1.覺察自己的情緒,把焦慮與關愛分開。
俗話說關心則亂,當缺少覺察的時候,在焦慮驅使下的行動通常會傳遞負向情緒,很難讓對方感受到關心和愛。因此,當體驗到焦慮時,關注呼吸,告訴自己:我感到焦慮,這是我的焦慮!然后想象著把焦慮放到你的左手,把關愛放到右手,當面對孩子時,把焦慮拉回背景中,把愛推到前景。帶著這樣的能量狀態(tài),再去和孩子交流,此時的表達通常就變得不一樣了。
真誠是最高的溝通技巧。不要試圖欺騙,因為不管如何掩飾,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表達著內(nèi)心的真實。不妨真誠地說:作為父母,當然期待孩子考試發(fā)揮得好,然而,考試成績假如沒有達到期待值,天也不會塌下來,輸?shù)闷鸩拍苴A。不管怎樣,父母都會和你一起面對。總之,真誠溝通才能帶來親密,從而帶給孩子信心和力量。
2.接納并引導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接納焦慮。面對高考,心態(tài)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焦慮與作業(yè)表現(xiàn)呈倒U型曲線,適度的焦慮有助于提高作業(yè)成績。引導孩子接納焦慮,試著傾聽自己的情緒:焦慮是想要告訴我們即將面臨的事情很重要,提醒我們要認真努力、要重視。它的意圖是希望我們能夠掌控,達成自己的目標等。
用肯定句聯(lián)結孩子的心理資源。當聽到帶有威脅性信息的否定句,比如“如果你不怎樣,就會怎樣”的句型時,容易激起失去的感覺。就像“別再熬夜了,否則明天早起又沒精神”,這可能會喚起負面體驗和無力感。當我們把“不要怎樣”改成“可以怎樣”時,就可能聯(lián)結到心理資源,體驗到獲得感。例如,“不要擔心不要緊張不要想太多”,改為“做個深呼吸,放松下,平靜下”,把上文的否定句改為“早點休息吧,這樣明天起床會更有精神”等。
想要孩子改變,就要停止改變他,先改變自己吧!父母學會覺察和化解自己的情緒,才有可能為孩子提供情緒價值,減少消耗,并支持孩子以最好的狀態(tài)迎接高考。
【重磅福利】
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為大家提供了人氣超高、口碑爆棚,性價比超值、非常適合各階段高中生及家長的升學資料。
有需要的家長,可添加蘇小招微信,發(fā)送:升學,即可獲取!
▲蘇小招微信
注:本文內(nèi)容來源《大眾健康》雜志,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