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想必每一位高中生家長都說過,甚至還覺得自己的愛如此掏心掏肺,孩子理應感恩戴德、茁壯成長。
可現實卻常常事與愿違,孩子的成績不升反降,親子關系也變得劍拔弩張。到底是哪里出了錯?
據相關調查顯示,超過70%的高中生家長都對孩子的學習過度焦慮,近乎全方位的管控。
這種過度的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高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自我認同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渴望獨立,渴望被尊重。
父母的過度干涉,就像給他們戴上了“緊箍咒”,每一次想要自由探索、自我成長的嘗試,都會換來父母的否定和打壓,這怎么能不讓孩子反感?
如果你家也有高中生,下面這些方法,或許能幫你摘下孩子的“緊箍咒”。
別再當“監(jiān)工”,做“引路人”
放下手中的“指揮棒”,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不要再強制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和內容,讓他們自己制定學習計劃。
你可以在一旁給出合理建議,比如“你覺得這個時間安排,會不會讓你休息時間太少,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效率呢?”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而不是像監(jiān)工一樣,時刻盯著孩子。
收起“批評家”姿態(tài),當“知心好友”
孩子考試沒考好,不要再第一時間批評指責,“你怎么這么粗心,這題都能錯?”換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咱們一起分析分析,看看問題出在哪,下次一定能進步。”
當孩子愿意和你分享學校里的趣事或者煩惱時,認真傾聽,給予積極的回應。
你會發(fā)現,孩子越來越愿意和你敞開心扉。
告別“完美主義”,做“鼓勵大師”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別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
不要給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標,讓他們在壓力下喘不過氣。
當孩子取得哪怕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肯定,“這次數學作業(yè)準確率提高了,你肯定下了不少功夫,繼續(xù)保持!”鼓勵的力量遠比批評更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力。
家有高中生,父母的愛是孩子最堅實的后盾,但如果這份愛變成了束縛,那就得不償失了。
醒醒吧,家長們!
是時候反思我們的教育方式,用正確的愛,陪伴孩子走過這段關鍵的成長之路。
如果你也正在為家有高中生而煩惱,或者對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成長出謀劃策!
為助力新一屆高考生和家長及時了解最新的高考資訊、綜評、強基等升學途徑、志愿干貨、學習技巧、復習資料、各地??荚嚲淼刃畔ⅲ覀兘o大家建立了【招考網】江蘇高考交流群。
歡迎添加蘇小招微信(sxz028),發(fā)送:高考年份(如:2025高考),即可邀請您進群學習交流!
注:本文內容來源網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