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溺水后的正確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將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
3、倒出呼吸道內積水。救人者半跪,頂住溺水者的腹部,讓溺水者頭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5、吸氧?,F場有醫(yī)療條件,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條件不足的,用手按壓或針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盡早脫下,濕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生低溫傷害。
防中暑
夏天氣溫較高,如果外出游玩,稍不注意就會中暑。因此要盡量避免在正午時分外出,外出要做好防曬措施,攜帶充足的飲水。如果有些不適的情況,要注意休息,及時就診。
1、盡量選擇吸汗寬松透氣的衣服。夏天,由于天氣炎熱,家長盡量給孩子選擇吸汗、寬松、透氣的衣服,同時要注意勤洗勤換。另外,當室內公共場所溫度過低時,可適當給孩子增加衣物。
2、注意防曬。出門要做好防曬工作,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長時間在外時,要準備好防暑藥品,包括:藿香正氣、十滴水、仁丹等等。
3、注意降溫。經常洗澡,或利用身邊條件適當降低體溫,防止身體的水分過分蒸發(fā)。注意中午至下午14時,陽光最強烈的時候,盡量不要待在戶外。
4、注意運動強度。夏天運動的時候,建議大家從小強度的運動開始,如游泳、慢跑、快走等,讓身體逐步適應,保證鍛煉效果。
5、注意飲食。夏季較容易引發(fā)腸道傳染疾病,少給孩子吃一些發(fā)泡的油炸零食,少吃甜食。最好給孩子多吃瓜果蔬菜,可用這些蔬菜做些涼菜、在菜中加點蒜泥,既清涼可口,又有助于預防腸道傳染病。
小貼士
專家指出,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現特點,中暑一般可分為三類。
■ 一是先兆中暑,表現為口渴、頭暈、耳鳴、胸悶、心悸、四肢無力等癥狀。出汗但不多,體溫可略有升高,發(fā)熱可能在37.5℃左右。如能及時離開高熱環(huán)境,經短時間休息后癥狀即可消失。
■ 二是輕癥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癥狀,同時又表現為面色發(fā)紅、皮膚灼熱等現象,并伴有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等癥狀。發(fā)熱往往達38.5℃。輕度中暑者經治療后,一般4-5小時內可恢復正常。
■ 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數情況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頭痛、麻木與刺痛、眩暈、煩躁或精神錯亂、肢體抽搐等,皮膚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
防蚊蟲
夏季是一些傳染病的高發(fā)階段,由于蚊蟲過多也增加了傳染渠道。從手足口、諾如到寨卡……這些都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不過,每種傳染病都有它的特點和傳播途徑,掌握好方法也可以有效預防!
小貼士
1、蚊子可傳播哪些傳染病?
蚊子可傳播瘧疾、乙腦、黃熱病、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寨卡病毒病等多種疾病,其中寨卡病毒病主要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
2、如何使用驅蚊劑?
將驅蚊劑噴、涂抹在頭部、四肢等裸露皮膚處,特別是耳后、頸部等部位,要避免藥物進入眼睛和嘴里。一般室外環(huán)境間隔2-4個小時涂抹一次驅蚊劑。
3、蚊蟲叮咬后如何處理?
一般蚊蟲叮咬的處理主要是止癢,可外涂清涼油、風油精等止癢、抗炎。如果發(fā)生局部腫脹、感染,及發(fā)熱、皮疹等癥狀,須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4、外出旅行如何避免蚊蟲叮咬?
外出旅行特別是有寨卡病毒病、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流行的地區(qū)旅行,應避免蚊蟲叮咬而感染。要穿淺顏色的長袖衣裳和長褲,裸露皮膚涂抹驅蚊劑,特別是耳后、頸部等部位;有條件可穿戴應用菊酯類殺蟲劑處理過(如浸泡)的長袖衣裳、長褲和襪子,可更有效保護。
注意飲食
夏天溫度較高,食物容易變質,要將未食用完的食物及時儲存好,如果食物有變質跡象就不要再食用了。外出就餐時,要選擇一些正規(guī)飯店,確保衛(wèi)生情況良好。吃大排檔時,盡量少吃一些海鮮,防止寄生蟲。
交通安全
暑假如果外出旅行游玩的話,要注意財物安全和人身安全,特別是暑期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流動人口較多。日常出行也要注意交通安全,不坐三無車輛。
暑假是休息時間,也是每年意外事件頻發(fā)的時間。家長一定要注意假期孩子的安全!
注:本文內容來源網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綜合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