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校分類中,除了普通的公辦和民辦高校外,還有一類實力不俗的“新型高校”——中外合作大學。
不同于國內的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大學辦學模式上和境內外知名高校進行合作,以其教學科研水平高、師資隊伍豪華、就業(yè)質量好、國際社會認可度強等特點,越來越收到國內考生和家長的歡迎。今天青塔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實力強勁的中外合作大學都有哪些過人之處。
中外合辦大學的興起
中外合作辦學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初,被喻為“不出國門的留學”。在我國主要有三種辦學模式:一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目前僅有西交利物浦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上海紐約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9所中外合作大學;
二是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一般是設在大學里的二級學院,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工程師學院、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等,一般大學會都會有這樣的合作機構。
三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合作方式,如復旦大學與挪威商學院合作舉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南京審計大學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合作舉辦會計學專業(yè)本科教育項目等。
其中,中外合作大學以其教學科研水平高、國際社會認可度高以及學生家長滿意度更高的特點,普遍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
獨具特色的培養(yǎng)模式
從辦學模式和水平來說,中外合作大學不同于國內高校的辦學模式,它們全面引進合作外方高校的辦學模式:主要是小班化、全英文、合作式學習的教學方式(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是采用俄語和漢語教學);本科課程設置采用外方高校的通識博雅教育模式,大一入學時不分專業(yè),在大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定專業(yè);
本科就讀期間有2+2、4+0等模式(主要是在國內與國外學習時間的區(qū)別),但學生均可選擇前往合作外方高校進行一定時間的海外學習和交流;中外合作大學的教學團隊一般來自合作外方高校的教授及中外合作大學全球聘任的教授組成,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專業(yè)的學術水平。此外,完成四年學習的合格畢業(yè)生將獲得中外合作大學頒發(fā)的畢業(yè)證書、學士學位以及被認證的外方高校頒發(fā)的學士學位。
超豪華的師資隊伍
對于本科階段的學習,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就是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了。相比國內雙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大學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師資隊伍相當豪華,師生比高,而且大部分都具有國際化背景,這些都為學生的小班化培養(yǎng)了重要支撐。
以我國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為例,其教師隊伍由英國諾丁漢大學派遣核心骨干,其余師資按照英國諾丁漢大學本部的標準聘用。相當一部分教師具有深厚的國際行業(yè)從業(yè)經驗,善于在課堂上為學生帶來鮮活的案例,提高教學的實踐性。
另一所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中外合作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同樣也是如此。上海紐約大學按照紐約大學的標準面向全球招聘教師,依托紐約大學世界一流的師資資源和選材體系,已經建成一支近200人的高水平、國際化、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他們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均具有世界一流大學學術或任職經歷,其中不乏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等世界頂級學術大師。辦學至今,已經先后有23位各國院士或頂尖學術協會會士級別的學術大師來到上海紐約大學全時任職,為本科生上課,僅2018學年就有8位大師在校任教。學校堅持1:8的師生比,在全球范圍內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
不弱于國內名校的就業(yè)質量
從本科生就業(yè)質量來說,中外合作大學完全不弱于國內的雙一流高校,甚至在出國(境)深造率強于國內雙一流高校。
在畢業(yè)生的深造率上,中外合辦大學比國內雙一流大學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比如:西交利物浦大學總體深造率86.44%高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的85.17%,超過所有雙一流高校;寧波諾丁漢大學總體深造率為83.40%高于清華大學的78.30%,僅次于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的總體深造率是中外合作大學中最低的(57.00%),但也高于天津大學的56.69%,可位于雙一流高??傮w深造率排行榜的第26名;此外,這些中外合辦大學國內深造的人數均在個位數,故而總體深造率可以大體反映出國(境)深造率,中外合作大學也遠高于雙一流高校的出國(境)率。
在出國(境)深造率上,中外合作大學也顯示了強勁的實力。西交利物浦大學出國(境)高校是QS世界排名前十的比例為29.91%,寧波諾丁漢大學為25.30%,但是寧波諾丁漢大學出國(境)高校是QS世界排名前五十和前一百的比例分別為55.20%、81.70%高于西交利物浦大學的53.35%、73.59%;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出國(境)高校是QS世界排名前五十的比例為63.64%高于寧波諾丁漢大學和西交利物浦大學的比例;而清華大學出國(境)高校是QS世界排名前五十的比例為19.17%,均低于上述3所中外合作大學的比例。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外合作大學的本科畢業(yè)生人數少,一直處在全英文的交流、學習的環(huán)境中,在培養(yǎng)上可能更占優(yōu)勢;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借助合作外方高校的資源和平臺。
從本科生就業(yè)薪酬來說,6所中外合作大學2018屆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的平均月收入水平也在全國平均月收入之上(5044元)。統(tǒng)計發(fā)現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畢業(yè)生平均月收入水平最高,為11458.3元;上海紐約大學次之,平均月收入水平為11250.0元,畢業(yè)生主要就職的行業(yè)為咨詢及專業(yè)服務類、金融類領域以及高科技/互聯網和快消/零售行業(yè)。就薪酬水平來說,這兩所大學畢業(yè)生完全不弱于清華北大等頂尖大學的應屆畢業(yè)生平均月收入水平,可以看出就業(yè)單位和市場對與中外合作大學培養(yǎng)出的畢業(yè)生認可程度較高。
總體來講,中外合作由于上述諸多優(yōu)勢,近年來受到很多考生和家長的關注,甚至有考生放棄了國內名校,轉投這些“新型”大學。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中外合作辦學招生的學費一般比較高,教學模式會更加貼合西式化教育,這些都決定了中外合作大學只是少數家庭的選擇。
注:本文內容來源于青塔,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