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這所學校?”
2023年2月,交通運輸部下發(fā)《交通運輸部關于集美大學開展通航風險分析與應急管理技術研究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正式批準集美大學(簡稱集大)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而在這之前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的十所高校,無一不是“雙一流”。
圖源:廈門市集美區(qū)人民政府網(wǎng)
不熟悉集大的人,或許會對交通運輸部的這個決定百思不得其解。而那些了解集大的人,卻絕不會感到意外。
104年前,華僑領袖陳嘉庚在家鄉(xiāng)廈門創(chuàng)辦集美學校師范部,揚帆起航;1994年,集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院、集美財經(jīng)高等??茖W校、廈門水產(chǎn)學院、福建體育學院合并組建集美大學,乘風破浪;今天,集大已成長為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交通運輸部與福建省、自然資源部與福建省、福建省與廈門市共建高校,目標星辰大海,未來山高水長。
集大,實至名歸。
突破,乘風破浪
“現(xiàn)在的成果只是一個起點,并不是終點。在集大,我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0后青年學者祁第如是說。
2022年9月30日,祁第教授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為集大實現(xiàn)了Science論文第一完成單位的歷史性突破。題為《氣候變化導致1994年到2020年北冰洋快速的年代際酸化》的研究論文,作為我國大陸地區(qū)近20年來在海洋科學領域以第一單位和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的僅有的幾篇Science文章之一,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和巨大反響,也讓世界的目光,順著北極一路向南,落在了位于廈門的另一“集”上。
圖源:集美大學官網(wǎng)
祁第的突破是近年來“集大速度”的一個縮影。“十三五”以來,集大加快建設“工海”為特色的一流大學,以誠毅精神為根,與時代共振,在發(fā)展的快車道上一路疾馳,所向披靡。
強援“極”多。2019年,集大引進著名金屬材料科學家、抗疲勞制造締造者趙振業(yè)院士,實現(xiàn)集大全職院士零的突破。2020年,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谷宇教授也來到了集大,與集大同發(fā)展、共呼吸。如今,集大已擁有院士13人(全職2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3人、省部級高層次人才156人,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圖源:集美大學科研處
碩果“極”豐。2021年8月,王志勇教授申報的“大黃魚適應無魚粉飼料的遺傳基礎解析”助集大實現(xiàn)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零的突破。同年9月,黃陽平教授申報的《基于城市規(guī)模和產(chǎn)業(yè)集聚協(xié)同演進的中國城市效率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立項,集大在短短一個月后,又取得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零的突破。2022年,集大39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立項資助,獲批經(jīng)費1444萬元,財經(jīng)學院也再次收獲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穩(wěn)扎穩(wěn)打,步履不停。
整體實力進步“極”快。2021年,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為集大首開紀錄,進入ESI全球前1%。而今,只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集大便已擁有了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農(nóng)業(yè)科學3個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2022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中,集大的李清彪教授、陳全勝教授入選。又如集大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榜上的飛躍。2020年到2023年的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榜上,集大狂飆突進,以傲然的身姿實現(xiàn)了驚人的71名大躍進,劍指百強。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碧拼娤傻拿?,穿越千年,成為了如今集大的真實寫照。
育才,拔山蕩海
在集大,一塊已有5億歲的南極石正靜靜地立在航海學院校園里,它是我國從南極帶回來的第二塊石頭,是集大校友袁紹宏獻給母校的珍貴禮物,也是集大一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見證。
集大是航海家的搖籃。建校百余年,集大共培養(yǎng)了三萬多名中高級航海專門人才,以至于在航運界,盛行著這么一個說法——中國航運人才,集美“三分天下有其一”。這一說法,既是對集大的肯定,也是集大人興海報國的許諾與擔當。
集大人,不懼“極”寒之地。1997年,集大走出的袁紹宏成為極地科考船“雪龍”號船長,于1999年7月駕駛“雪龍”號到達遙遠的北極,參加完成了中國第一次北極考察。而在他之后,另一名集大校友趙炎平接過“雪龍”號的船舵,先后擔任“雪龍”號、“雪龍2”號船長,穿梭于南極和北極之間,總航程逾40萬海里。2022年10月,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出發(fā),11名集大人位列其中。寒冰,深海,集大人心懷家國,無畏無懼。
可科考,也可科研。2021年,中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最終增選結果公布,集大淡漁77級校友、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chǎn)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集大身影為我國魚類生物技術躋身國際領先行列做出重要貢獻。
可科研,亦可超越極限。2021年7月31日,集大校友盧云秀獲得東京奧運會女子帆板RS:X級金牌,在疾風猛浪間追逐勝利與夢想。同樣是在這一年的東奧中,另一名集大校友湯星強作為中國接力隊主力成員,在4×100米接力比賽中為中國隊遞補拿到銅牌,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最好成績,跑出黃種人的風采。
目前,集大已經(jīng)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yè)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25個、國家級“卓越”人才培養(yǎng)計劃專業(yè)6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無數(shù)英才的集大,正在為培育未來的國家人才而不懈奮斗。
大海浩蕩,而集大人浩然。天地快哉,而集大人馳騁神州,魚躍成龍。
校美,未來可期
海風,椰林,廈門美,而廈門的集大更是無愧其名,更美。
這里文物美。其他人需要專門設置行程千里迢迢奔赴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建筑群,集大人卻可直接學習、生活于其中。嘉庚建筑中式的大屋頂與西洋式屋身的組合,“穿西裝戴斗笠”,中西合璧,令人流連忘返;即溫樓、允恭樓、崇儉樓、克讓樓、尚忠樓、敦書樓、誦詩樓……這些詩書中傳承千年的名字,華美而又意味深遠。
這里新校區(qū)美。嘉庚瓦、燕尾脊、紅磚墻、坡屋頂、三重檐和兩重檐、“出磚入石”工藝……經(jīng)典的嘉庚建筑元素、符號,以及富有當代氣息的現(xiàn)代工藝,兩者完美結合,于傳承中揚發(fā)展,在多元化中寄國思。行走于碧水白鷺之間,漫步于高檐紅頂之下,毫不費力,集大人便可以享受“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百項經(jīng)典暨精品工程”的美好。
這里船美。校車很常見,但集大有不常見的“校船”,這便是2015年首航的載重噸6.4萬噸、造價2.4億元、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學實習船“育德”輪。在設備先進齊全的大船上實習,吹著海風看海上日出日落,迎著浪花提高專業(yè)實力,一段畢生難忘的美好記憶就這樣與藍色大海一道,銘記于集大學子的心里。
集美,集天下之美。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
“基礎設施規(guī)模質量、技術裝備、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務?!?/p>
圖源:國務院官網(wǎng)
藍圖壯麗,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集大必將當好中國現(xiàn)代化的開路先鋒,向海洋進軍,奮力譜寫新中國海運新篇章。
集美,集海洋之廣大,致中華之大美。恰逢其時,集大自當不負其時,揚帆遠航!
注:本文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