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中特別優(yōu)秀的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在高手如云的班級中,孩子不能夠像過去那樣脫穎而出,自己就開始著急,有了壓力。
漸漸的,孩子一遇到考試,就緊張心慌,甚至上課也開始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時總是心神不寧。甚至還冒出各種新的問題,比如沉迷手機或者身體各種不舒服,甚至頻繁找借口請假不想上學……
家長也想不通,為什么努力好學的孩子,面對一點小小的學業(yè)挫折,竟然會變得如此抗拒學習?
家長也試圖找方法鼓勵孩子,想給孩子補充“正能量”,希望他們可以重新振作起來,卻沒想到有些鼓勵,給孩子的真實感受,卻是一種“要求”和“期待”,孩子感受到的是更大的壓力。
在各種壓力的影響下,孩子最終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緒里,覺得自己不行,是垃圾,對不起父母和老師,晚上也睡不著,熬夜看小說,刷手機……再也沒有心力和能量來應對學習,只愿躲在自己的“龜殼”里。
父母情緒穩(wěn)定,不要瞎“共情”
父母情緒穩(wěn)定,家庭才更有向上的能量。
即使再心疼,也不要成為孩子情緒的追隨者。關愛好自己,才能有力量幫助孩子。當孩子焦慮時,整體的能量極低。父母絕不能過度共情孩子的低能量,成為他情緒的附庸。
如果你與孩子的情緒一致,也焦慮不安,孩子很難從家里獲得正能量的支持。父母應先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自己先強大起來,再去共情孩子,給予她無條件的支持和愛。
過度的“雞湯”式鼓勵,這種“以己度人”的灌輸,往往給孩子帶來的是外在的壓力,而不是他內(nèi)心自發(fā)的動力。時間久了,只會讓他負擔更重,讓他覺得學不好就是自己不行,對不起父母。
真正看見孩子,知道如何“共情”
孩子之所以一副“擺爛”的模樣,一句話,他是為了維護自己聰明的形象,他需要采取一些手段來向全世界證明自己并不差,只是因為有了其它問題,比如:沉迷手機,生病了……
為了證明自己不失敗,他們寧愿不去嘗試自己,這就是惡性循環(huán)。
這個時候需要父母的共情,是對孩子失敗或者犯錯誤,有一種包容和接納的態(tài)度。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對孩子錯誤或者失敗給予寬容?你的孩子就能多大程度上敢于繼續(xù)嘗試。
一定要強調(diào)孩子已經(jīng)付出的努力,而不是“考試成績”這一個特定的結果。重視過程,看重努力的這個行為。
所有的努力,都是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的過程,讓孩子在“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相信孩子絕對不會辜負了自己的努力。
梳理成功經(jīng)驗,為孩子內(nèi)心賦能
孩子不自信,內(nèi)在力量弱,缺少能量去應對接下來的挑戰(zhàn)。所以,想要讓他走出困境,家長就要想辦法給她賦能,讓她看到自己的價值感和優(yōu)勢所在,挖掘他們自身的能力和力量。
讓他看到,自己這個看似“無能無用”的人,身上有很多能量和閃光點,不是暫時的學習排名降低,就能全盤否定的!
打破孩子對自己的否定,跟他一起回顧過去曾獲得過的每一次榮耀,每一項成績。將孩子過去做成一件事、實現(xiàn)一個目標后那份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漸漸找回來。
讓孩子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獲得啟發(fā),看到自己曾經(jīng)表現(xiàn)出的能力和優(yōu)秀品質(zhì)。挖掘出孩子本來就具備的力量,讓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再次做到。
這些能力一直都在,不曾缺失,只不過被困難隱藏起來了,一定要努力將其喚醒,激活,調(diào)動出來,應對當下的處境。
大膽去嘗試,就算你輸了,又真有什么關系嗎?在這個世界上,有什么可以贏得的嗎?所有的收獲都是損失,所有的損失也是收獲。
為助力新一屆高考生和家長及時了解最新的高考資訊、綜評、強基等升學途徑、志愿干貨、學習技巧、復習資料、各地??荚嚲淼刃畔?,我們給大家建立了【招考網(wǎng)】江蘇高考交流群。
歡迎添加蘇小招微信(sxz028),發(fā)送:高考年份(如:2025高考),即可邀請您進群學習交流!
注:本文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