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常說“以后要去北大清華”,要考博士后或者博士。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事兒好像真沒那么簡單。全國有這么多省市,考生愈千萬,頂尖大學的名額能有多少呢?隨著考生的增加,考上大學變成了再尋常不過的一件事,身邊人對我們的求也早已從本科變成了985、211、雙一流。
大家拼了命的學習,沒日沒夜的努力,這值得嗎?我們,非要上頂尖大學不可嗎?
選擇頂尖大學的5個理由。
1、資源豐富
知乎TIMI
好大學的優(yōu)質資源太豐富了。
我高三那年除了體育課打打球基本沒有其他娛樂活動,抓緊一切時間刷題然后跑去辦公室找老師交流,最后有幸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了。
進入交大后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身邊充滿著各種計算機大佬、建模大神等等。剛進大學對什么都一竅不通的我在同學的邀請下參加了好幾個比賽,有辯論賽、機械小車賽等等,短短幾個月就感覺自己不管是思維也好動手也罷都上升了好幾個檔次。同時大一的工程導論課也讓我有機會自己親手做一個項目出來。
壓力自然也是有的,大一上就三天滿課的課表足以證明這一點,到了晚上圖書館內也常常找不到空位。不過好的大學里的各種社團活動也都非常精彩,完全不會覺得大學生活壓力太大呀。
總之一個好的氛圍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還是很重要的,不過高中只要找對了方法也不會特別拼命啦。加油努力,隨后盡情享受大學生活吧!
2、起點不同
知乎吉原
你可以先參考下我現(xiàn)在的處境。
初中畢業(yè)出來打工,15歲打到現(xiàn)在21歲一無是處,進的廠都是兩班倒或者13小時上下的班,這6年里拿過最多的工資就是3200。
再參考我的一個朋友,大學期間做實習生,2000一個月一天8小時,上班經(jīng)常沒事做就用電腦打斗地主,畢業(yè)之后更加不用說了。如果你覺得每天12小時半個月倒一次班的工作合適你,那讀好的大學就沒什么必要了。假如說你不甘做著機器人一般的工作那么請在能用成績說話的條件下努力點,讓自己的未來更加美好,不要渾渾噩噩度過人生唯一的18歲。
3、同輩差異
知乎我這人很嚴肅的
二流大學,會給你一種“我隨便學學,就能比身邊大多數(shù)人強”的感覺,于是你大學四年就隨便學學過去了。最后畢業(yè)的時候可能還是比身邊的大多數(shù)人強。
一流大學,會給你一種“身邊大多數(shù)人隨便學學,就能比我強”的感覺,于是你大學四年拼了老命追趕身邊人的步伐。最后畢業(yè)的時候身邊的大多數(shù)人可能還是比你強。
然而畢業(yè)的時候,這兩個人已經(jīng)不在一個層次上了。
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追趕別人的時候,才能發(fā)揮出自己極限的的潛能。什么時候環(huán)境使你自我滿足了,使你停止追趕了,使你安于現(xiàn)狀了,那么你也就到此為止了。
而一流大學,提供的最重要的資源,就是給大多數(shù)人拼盡全力追趕的背影。
4、師資力量
知乎姜小白
我一直喜歡讀《紅樓夢》,偶爾也看一些關于《紅樓夢》的文章,很難讀進去,會慢慢覺得它只適合自己讀原著,不能拾他人的牙慧。
今年聽了一個公開課,基于臺北大學白先勇講《紅樓夢》那個版本制作的。
白先生的課程安排的好:
把程乙本跟庚辰本對比著講,凡是有可討論的地方,皆挑出來單講指正做參考。像尤二姐、尤三姐寫錯了的地方,直接毀掉了尤二姐;“菂官”的“菂”這一類生僻字,大都有抄錯的可能;藥官與藕官的感情,芳官給寶玉講述時的態(tài)度。我以前讀書時,就看的芳官是笑著講的,把她們倆一段感情講成兒戲了;但多個版本對著看的話,芳官當時是非常傷感的拭淚講解,云泥之別呀。
以文學寫作課的角度來看《紅樓夢》,余英時先生的《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已經(jīng)把《紅樓夢》從自傳派手中拉回來了,它是小說,不是曹雪芹的傳記。但白先勇先生以小說寫作技巧的角度來梳理《紅樓夢》,角色表寫、人物出場、鋪成、作者視野、小說視覺,特別飽滿而全面。
我聽的很入迷,每天聽一個小時,才一個月,聽了一半了。突然就理解到,所謂的“師承”有多重要。
讀《紅樓夢》的人多,講《紅樓夢》的人也多,寫關于《紅樓夢》的人更多,他們大概可以分為專科老師、三本老師、二本老師,但白先勇先生是一流大學的老師。
“自學”與“跟著老師學”,區(qū)別甚大。
偶爾想想,如果自己能在大學,選修一門白先生的文學課,聽他講一個學期的《紅樓夢》,我覺得幾年前的人生狀態(tài)是特別不一樣的。
5、硬件設施
知乎減紫
說說我?guī)鐖F條件的經(jīng)歷吧。
同樣的天文社團,普通一本的大學天文望遠鏡都是普消和小馬卡,數(shù)一只手都數(shù)的過來,總價5000以內,而且還都是老干部們出去比賽贏得的獎品,沒錢置辦帳篷和睡袋,碰到露營只能找人租賃,沒有辦公室一年經(jīng)費幾百,日常開銷甚至還不如幾個社團干部自掏腰包。開會在食堂、教室隨便約地方解決,飲料都要帶頭的自己請。
而985高校那邊的天文社呢?雖然天文望遠鏡總量也不多,不是近年來某些中學瘋狂堆一堆普消的套路,但學校經(jīng)費充裕,有NEQ6赤道儀、C8望遠鏡等器材,各種上半身和下半身大件都很筋肉豐滿,加起來總價可能有四五萬,而且天氣晴朗社團干部拿下來就能開工看。雖然是房價70000+/㎡的地區(qū),每個社團貌似還有一個自己的小辦公室可以放活動器材和開會——就像動漫迷們熟悉的日本中學那種社團活動一樣。
這么說吧,用砸錢來衡量,知乎上一個沒有接觸過天文的人計劃獨自一人達到前者社團的觀測體驗,有兩三千人民幣就可以復刻那種器材了;但后者社團的體驗可能要投入一萬五到兩萬(C8+NEQ6+拍攝導星一眾設備),而后者每個社員掏腰包的社費,都不過是半杯奶茶而已。
更讓人羨慕的是,這樣“物資豐盈”的社團985大學里還有很多,你可以一次加入多個社團,享受各種相當于金領能投入在愛好上的物資帶來的體驗。
寫在最后
我們高中老師曾說過:為什么大家都這么想考上清北,因為考上清北,這個牌子夠你吃一輩子,你的大學同學夠你子女吃一輩子。
以前我不信,現(xiàn)在的我深信不疑。高考前面擺著的是去上一個好大學,門檻是你的分數(shù)。大學畢業(yè)前擺著的是找一份好工作,門檻則是“985/211優(yōu)先”。
頂尖大學畢業(yè)的學生,不僅是空有其名號,他們的個人能力、眼界、價值觀、習慣等等,也和普通大學的學生相差甚多。
正因為它們是擠破了頭才能考上的頂尖大學,我們才更要去。
請你們拼了命的努力,到時候拿著頂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曬給我看。
注:本文內容來源網(wǎng)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綜合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