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教育廳印發(fā)文件,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三校將為本科生提供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該政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實際上,區(qū)域內高校之間的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并非新鮮事,近10多年來各地高校不斷探索,促進了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
學分互認因何而興,發(fā)展現(xiàn)狀如何?這一舉措未來將走向何方?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專家的見解。
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探索共建同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對同類專業(yè)必修課程,實施學分互認,支持學生到其他高校修讀同類課程。
高中階段選修過南大與中學共建的大學先修課程,或是參加過中學生“英才計劃”的南大本科生,只要通過學校組織的學科考核,便可獲得相應學分。
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全國八所電子信息特色高校聯(lián)合發(fā)布《北京宣言》,未來將推動跨學校、跨學科的合作攻關,并建設課程互選、教師互聘、學分互認機制。
近日,北京大學教務部發(fā)布消息,清華大學面向北大學生增加2門開放課程,共計新增110個選課名額。加上之前已經公布的課程,清華本學期向北大開放29門課程,選課名額超過400個。
在推動學分互認方面,教育部近年來出臺多項政策積極推動高校間的學分互認,并逐步健全線上學分互認機制。一是鼓勵高校校際學分互認;二是積極推進線上學分互認;下一步,教育部將以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為契機,引導高校逐步完善學分制。
近期率先實現(xiàn)中職院校統(tǒng)一招生和跨校選課、學分互認。中期將建立專業(yè)設置、教師信息服務、學生升學就業(yè)的統(tǒng)一平臺。
成渝雙城實行“雙一流”高校共建共享,并建立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機制,爭取國家在兩地增投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計劃。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日前,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舉行戰(zhàn)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通過學生互換、課程互認、學分互認、教師雙聘等方式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構建自然科學與人文社科教育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舉行戰(zhàn)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通過學生互換、課程互認、學分互認、教師雙聘等方式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構建自然科學與人文社科教育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9月初,湖南省教育廳公布《關于推進岳麓山大學科技城建設和發(fā)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大科城高校推動開展教師互聘、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白云學院與美國普渡西北大學實行學分互認合作辦學模式,通過學分互認的方式聯(lián)合培養(yǎng)計算機類的學生,包?括“3+1”(3年在國內,1年在美國,獲學士學位)模式和“3+1+1”(3年在國內,2年在美國,本碩連讀獲理學碩士學位)模式。
一直以來,學分都是大學生考核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學分互認的初衷,就是要從考核層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廣泛接觸不同領域的過程中長見識、拓視野。
Copyright 1999-2024 江蘇招生考試網版權所有 網站律師:北京康達(南京)律師事務所
微信公眾號:jszkwx 服務熱線:025-86982201/86982201 服務監(jiān)督及投訴QQ:153290717
[網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82] [網站備案號:蘇ICP備10003297號-148]